首 页 ┊信息公开法规 ┊信息公开年报 ┊信息公开指南 ┊依申请公开 ┊政府门户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  >> 市政府 >> 工作动态 >> 统计公报

德兴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发布单位
德兴市人民政府 生成时间 2014-07-31 10:25:5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
索 引 号: E25000-405-2015-000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   
 

2013年,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会议精神,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,继续推进决战园区、招商引资、统筹城乡、旅游开发、环境优化、社会建设“六项重点工作”,在挑战中抢抓机遇,在实干中寻求突破,在稳定中寻求发展,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的目标。

一、综合

经济总量稳步增长。经上饶市统计局核定,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7.55亿元(不含德兴铜矿主业),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9.0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.35亿元,增长3.59%;第二产业增加值41.28亿元,增长10%;第三产业增加值46.92亿元,增长8.4%。剔除铜矿主业因素,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,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2880元,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9.642.348.1。全市财政总收入28.02亿元,增长12.06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.6亿元,增长13.47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.75亿元,增长12.12%。外贸出口10031万美元,增长9.32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.1亿元,同比增长10.28%;实现利税4.65亿元,下降32.4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9271元,净增904元,增长10.8%。市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1270元,增长20.89%。荣获全省“2013年度县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先进县(市、区)”荣誉称号。

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。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.3亿元,同比增长10.4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.64%,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.38个百分点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.38%,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.54个百分点。德兴总部经济大厦、文化会展中心、凤凰湖景区、教育园区、人民医院整体搬迁、南门路网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,城乡面貌不断改善,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.6平方公里,城市化率达53.78%,比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,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。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56家,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4家。

  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。剔除德兴铜矿主业因素,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.72%,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2880元。人均财政总收入9444元,居上饶市第1位。全市在岗职工(含德兴铜矿主业)平均工资52522元,增长9.66%;农民人均纯收入9271元,增长10.8%;全市人均年消费12654元,增长11.17%

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:一是总体实力不强,经济结构不合理,骨干企业较少、核心竞争力偏弱、创新活力不足。二是工业产业基础薄弱,入园企业数量少,科技含量不高。受人气不旺等因素影响,服务业及文化产业总量偏小,旅游产业仍处起步阶段。经济增长的环境及生产要素约束加大,节能减排形势严峻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。三是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,政府职能转变、行政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。四是社会管理和民生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,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,廉政建设有待加强。

二、农业农村

农业经济发展平稳。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6.57亿元,同比增长6.91%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9.06万亩,增长0.46%。其中:早稻播面7.5万亩,增长3.34%;中稻播面11.12万亩,下降0.67%;二晚播面7.41万亩,基本持平;油料播种面积5.97万亩,增长7.79%,其中油菜播种面积5.34万亩,增长8.15%;蔬菜播种面积4.31万亩,增长4.43%

经济总量稳步增加。全年粮食总产量11.27万吨,增长11.44%,其中稻谷产量10.32万吨,增长11.24%;油料产量5874吨,下降9.45%;生猪出栏10.98万头,增长0.18%;家禽出笼104.16万羽,增长0.6%。年末生猪存栏8.29万头,增长0.85%;肉类总产量10631吨,增长0.24%,其中猪肉产量8950吨,持平;水产品产量9234吨,增长2.15%

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。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56家,其中国家级1家,省级6家,上饶市级10家;市本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19家,上饶市级龙头企业增加4家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22 个,全市专业合作社达到194家。全年新申报农产品商标26件,“德药”、“洪东东”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。重点发展油茶、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等产业,实施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和千亩苗木花卉、覆盆子示范基地建设,新造高产优质油茶林0.59万亩,改造低产油茶林0.6万亩,新增各类苗木花卉基地2400亩,新建覆盆子规范化种植基地1500亩。油茶籽产量3500吨。油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。 

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。全市共安排各类涉农支出6.47亿元,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等,总量创历史新高。全年共发放良种补贴464.19万元;农机补贴211.21万元。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,双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完工,24座小(二)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,建成各类水库112座。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9670万元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.52公顷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.58千公顷,节水灌溉面积5.87千公顷。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,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000亩。农机化投入557万元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.97万千瓦特。

镇村建设联动推进。全年累计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1112万元。突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,完成312个新农村农民集中建房点规划编制、53个新农村点建设任务和花桥等4个乡镇(街道)镇村联动点建设,新建85个农村清洁工程村点,启动6个乡镇(街道)“高速通道沿线整治提升”工程。新农村建设点涉及总户数4930户,总人口18362人。完成改水4065户;完成改厕1582户;完成墙体粉刷56955463平方米;拆除空心房、危房、旧猪栏159多栋9540平方米,乡村面貌得到改善。

  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减少。外出就业人数略有下降,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数为50439人,下降3.15%,其中出省36960人,下降2.22%,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73.28%,同比提高0.7个百分点。

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。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0.3亿元(不含德兴铜矿主业,以下均同),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0.4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.1亿元,增长10.28%。工业总产值83.6亿元(快报),增长3%。工业产品销售率累计98.3%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.3亿元,增长1.93%;利税总额4.85亿元,下降35.3%;利润总额2.26亿元,下降53.88%有色金属、黄金、硫化工、食品医药、先进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.5亿元,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7.1%规模以上工业用电4.58亿千瓦小时,增长14.82%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,总数达62家。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7家,过5亿元4家,过10亿元1家。     

园区平台不断夯实。全年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2个,其中银香东路道路工程等9个项目竣工,开发区道路、管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接招商引资签约入园项目32个,立达精密制造、长兴钢化玻璃、永达娱乐设备等15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。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0.57亿元,增长2.15%;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.27亿元,下降0.5%;实现利税4.24亿元,下降33.53%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4.18亿元

工业产品有增有减。全市共产铜精矿含铜16.59万吨,增长1.1%。独立金矿黄金2788千克,增长37.92%;食品添加剂18355吨,增长0.67%。棉纱6173吨,增长42.86%。精制食用植物油9639吨,增长96.82%。硫酸46.41万吨,增长3.46。化学药品原药143.1吨,增长19.55%。水泥16.52万吨,增长6.69%

建筑业运行稳定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.98亿元,增长7.5%7家具有资质等级并纳入统计笼子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.27亿元,增长13.09%,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.63亿元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.63万平方米。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固定资产较快增长。在项目数量上和总量上均创历史新高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.6亿元,增长13.47%,其中221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(500万元以上)项目,累计完成投资96.15亿元,增长20.2%。按投资类型分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6.9亿元,增长24%;其中:房地产开发投资5.3亿元,增长53.1%;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9.3亿元。按经济类型分,其中:国有投资30.7亿元,下降22.6%;非国有投资65.5亿元,增长55.4%按产业结构分,其中:第一产业投资2.9亿元,增长94.5%;第二产业投资48.5亿元,增长20.1%;第三产业投资44.7亿元,增长30.0%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48.5亿元,增长23.2%,工业性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.5% 

重点项目加快推进。全市221个在建项目中,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个数为17个,比上年增加6个。全市154个重点项目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和部门负责的责任制,项目建设如期推进,当年完成投资34.6亿元。合福高铁德兴段完成了路基、隧道和桥梁建设,站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。德上高速至合福高铁连接线完成招投标,新东线改造基本完工,南门新区10KV开关站建成并通电,香屯压缩天然气供气站建成并通气,日供水8万吨新水厂建设有序推进。“一河两岸”景观工程顺利完成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。

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。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3056万元,同比增长53.1%,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.9个百分点,高于上年13.3个百分点,也是近三年增长较快的一年。全年房屋销售面积11万平方米,增长7.8%。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、销售两旺的局面。

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。在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,国有经济投资30.7亿元,同比下降22.6%,占比为31.9%;民间投资65.5亿元,占比为68.2%,增长55.4%,继续占据主导地位。

五、国内贸易

消费流通发展迅速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有力推进,建成全省县级单体面积最大的仓储配送中心。福泰商业广场正式开业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7.75亿元,增长12.12%,其中零售业28.4亿元,增长12.9%;餐饮业7.19亿元,增长13.4%;住宿业1.33亿元,增长6.0%

个私经济发展迅速。新增私营企业171家,总数达1174家。注册资本金21.6亿元,新增3.8亿元;个体工商户13807户,注册资金达9.9亿元。

旅游经济不断升温。大茅山风景名胜区、凤凰湖景区、港首服务区、银鹿森林公园等项目实质性推进,全年旅游接待 15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17.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了42.9%34.6%

对外开放有序发展。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,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,利用省外5000万元项目实际进资25.61亿元,增长21.84%;实际利用外资3009万美元,增长82.03%。外贸出口10031万美元,增长9.32%

六、交通、邮电、通信

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。全年客运量336万人,下降7.44%。旅客周转量29223万人公里,下降7.71%。货运量318万吨,下降6.19%;货物周转量29741万吨公里,下降7.47%

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。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857万元,增长4.28%。移动电话用户22.1万户,下降2.21%。互联网用户41340户,增长8.22%。全市手机普及率67/百人,固定电话4.73万部,下降2.27%

七、财政、金融、保险

财政收入继续攀高。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8.02亿元,较上年增收3.02亿元,增长12.06%。总量创历史,连续七年净增额超2亿元。其中: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.23亿元,增长16.22%。按征收部门划分,国税9.50亿元,增长3.81%;地税10.97亿元,增长1.23%;财政7.55亿元,增长50.55%。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的收入14.29亿元,占总收入的51%。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达5个,其中泗洲镇达到4.26亿元。

全市财政累计支出34.22亿元,较上年增支6.87亿元,增长25.1%;其中: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.92亿元,增长15.1%。教育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医疗卫生、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达到4.61亿元、2.67亿元、2.21亿元和6.47亿元,四项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55.19%,同比分别增长14.9%14.7%24.5%13.1%,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

金融运行保持平稳。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06.02亿元,比年初增加15.53亿元,增长17.16%。其中: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2.97亿元,比年初增加11.22亿元,增长18.17%;各项贷款余额58.25亿元,比年初增加11.52亿元,增长24.65%。金融机构信贷比54.94%

保险事业稳中有升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主要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2476万元,增长0.91%其中:财产险保费收入7515万元,增长1.58%;人寿险保费收入4961万元,基本持平。

八、教育、文化

教育事业健康发展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,城市教育园区新区小学和幼儿园在2013年秋季开学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。投入1323万元,新建的246套教师周转宿舍全部完工。全市共统筹教育技术装备资金850余万元,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所有专任教师配备了1350台办公电脑;装备多媒体设备290余套,18所学校实现了“班班通”。全年共资助学生11678人次,金额总数达1166万元。全市共有中小学校70所,其中:中学18所,小学52所。在校学生40879人,其中:中学生14129人,小学生26750人。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100%,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提高0.3个百分点。幼儿园达标率不断提升,全市有达标幼儿园87所,在园幼儿12997人。

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全市共有专任老师2709人,其中:拥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889人,其中女性260人;小学一级以上职称1208人,其中女性477人。2013年高考取得新的突破,二本以上上线率27.4%,较上年提高3.7个百分点。

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加快。2013年底,我市共有25类体育场地,场地总数达568个,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量1.42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投资金额224.09元。

文化事业深入推进。摄制了专题片《美丽德兴·投资热土》,在“香港活动周”期间两次播出,深度推介了德兴良好的城市形象。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。重新开通了德兴市调频广播电台。开展了“清明遐思谷雨情”主题诗会、和兴古街门楼牌坊楹联研讨会、“尚德清廉”书画展等群文活动。举办了“未来之星”少儿才艺电视大赛。开展免费艺术培训,培训项目12个,全年培训学员两万余人次。全年在中央级媒体用稿37篇,省级媒体用稿276篇,上饶市级媒体用稿1686篇。电视覆盖人口达29.28万人,电视覆盖率为98.88%。全市拥有市级图书馆1座,图书藏书8.29万册。

九、卫生、科技

卫生事业提速发展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,市人民医院院整体搬迁完成,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上新台阶。开展实施 “光明·微笑”工程、儿童两病、尿毒症免费血透和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程,积极申报“两癌”手术定点医院,启动农村居民贫困家庭妇女“两癌”免费手术治疗工作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不断提升,全年参保人数19.74万人,民政、计生扶助对象参合率已达100%。继续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,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参保率98.17%,创历史新高。全年共筹集资金7623万元,基金使用率为96.91%城镇中小学生参保率97.5%。全市拥有医疗机构(不含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)26家,拥有注册执业医师567人,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1.91人。拥有病床1515张,每千人口病床5.11张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.50‰,妇女住院分娩率达99.59%

科技事业成效显著。全年申请专利73项,其中发明专利2项;专利拥有量新增44项,其中发明专利9项;申请省级新产品鉴定2项,申请科技成果鉴定4项。科技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获上饶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获上饶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。16个项目获得上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资金235.8万元,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30项。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,上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,市本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,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。

  十、人口、民政

人口总量缓慢增长。根据人口抽样,全市年平均常住人口为296688人,人口出生率15.41‰,死亡率8.65‰,自然增长率6.76‰。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329996人,其中农业人口204038人。在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指导下,全市计划生育率达78.9%以上。

民政工作健康发展。全市纳入五保供养对象818人,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23万元,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。为4590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319万元。全市有城镇居民9085人、农村居民8841人得到了政府最低保障救济,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补助金4296万元。城乡低保对象均免费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,全市城乡有2.15人次困难群众得到了医疗救助,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132万元;全年为216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786万元;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资金420万元,倒房重建资金404万元。婚姻登记实行免费制度,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777对,协议离婚792对,办理收养登记16件。建立城乡居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,全年为804名免费对象发放遗体基本火化费60.7万元。全年完成遗体火化1679具,火化率100%市、乡、村三级救助网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,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县(市)。

十一、环境保护

环保力度不断加强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,“乐安河流域(德兴段)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”中新南村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示范工程全面完成。积极开展硫化工产业园和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,确保全市重点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率达90%,两河流域的重点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率达95%排污费征收面达到95%以上,征收排污费2000万元。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2个,共投资3564万元。工业废水排放量2638万吨,工业废水处理量33243万吨,工业固体综合利用量291吨。工业用水总量35945万吨,其中重复用水量达到32014万吨,占总量的89.06%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开展了河道采砂、非法采矿等专项治理,依法取缔关停了非法排污企业13家。卫片执法检查严肃认真,土地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。启动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,被纳入全国首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。

生态建设成效显著。实施了“森林城乡、绿色通道”工程,完成造林绿化3.42万亩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.2%。被评为全省“森林城乡、绿色通道”优秀县(市)、全国生态先进县、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(市)、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(市、区)。

十二、人民生活、社会保障

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。全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(含德兴铜矿主业)159839.2万元,增长18.25%,其中国有单位111740万元,下降1.72%。全市全部在岗职工(含德兴铜矿主业)年平均工资53522元,增长9.66%,其中,国有职工年平均工资60091元,增长12.70%。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885元,增长25.72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9271元,增长10.81%,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

社会保障惠及民生。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20.7亿元,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2.3%,比上年提高了11.9个百分点。高中免费教育、医疗保障均等化继续实施,教育园区、人民医院顺利投入使用。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,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94套,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00户,改造城市棚户区460户、农村危旧房1100户、农垦危房750户、林垦危房715户。

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.29万人,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.9万人。社会养老支付率达100%,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%,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100%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大力度,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,养老保险费征缴总额18206万元,征缴率达98.0%。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、创业的平台,净化劳动力市场。全年开展再就业培训3400人,城镇新增就业5166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控制在3.8%以内。


 
 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
 
 
版权所有:中共德兴市委、德兴市人民政府
主办单位: 德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:德兴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办公室